联系我们
地址: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友谊路123号一单元402房
邮箱:jdg138@126.com
网址:www.yongfenghong.net
电话:13976283133
微信公众号:yfhtsdm
各地稻田

为什么中国大农场总是失败,原因在哪里?

摘要:说到农业,就不得不提美国。美国是农业的标杆,美国是人类的灯塔,美国是地球的明珠。美国的农业,是大农场。

好么,很多中国人觉得,美国的大农场农业,才是真正的农业;美国的大农场,就代表着农业的发展方向。于是乎,从国家到企业,很多大组织在投身农业的过程中,纷纷选择了大农场的模式。结果却又如何呢?鲜见成功案例。

好奇怪,灯塔国的方子,拿到咱们的土地上,怎么就不灵了?是不是公知们总是挂在嘴边的体质问题又发挥了魔力?要搞清楚这个问题,咱们得先明白,这个地球上的农业,到底长了个什么样子。

在很多人对农业的认识里,总觉得农业原始而又低贱,总觉得这根本就是个“小农经济”。如果你这么想,我只能告诉你,你说的太对了。在经济学上,农业还有另外一个身份——唯一一个在全球范围内,以家庭为最小生产单位,并且未见到有哪个国家大范围的成功改变这一状态的行业。

换句话说,全世界的农业,都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来生产的;农场大小不重要,不管是1亩地还是1万亩地,最小生产单位都是家庭。只要不这么做,不管是大公司开设的大农场,还是国家开设的大农场,都是失败的——可能有一个例外,就是中国的各种农垦。

当然你知道,这其实是个军事化组织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违背经济规律而运行,不能作数的。咱们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就进行了反复的尝试突破,无论人民公社还是别的什么,都无一例外的惨败而归。即便现在的农垦,过的也并不舒服。

那么,到底是什么因素,导致了农业只能以家庭为最小生产单位呢?换言之,为什么家庭做农业,比公司做农业,投资回报率更高呢?

做企业做公司,甚至一切的实业和经济活动,它的本质是什么?其实很简单,一句话就能说清楚:将无形资产整合到有形资产中,使得有形资产增值。其中的物理学逻辑是这样的:宇宙中的物质有三种存在形态——质量、能量和信息。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。对于人类的经济活动而言,最底层的逻辑就是,将能量和信息注入质量,使得质量升值。比如说盖房子,就是把一堆散乱的物质——砖头,注入能量和信息——按照一定的方式码放起来,从而实现了物质的升级——砖头变成了房子。大家可以去想其他的行业是不是如此,其实,概莫例外。农业也是一样。

什么方式能让能量和信息以更高的效率注入物质,什么方式就会取得商业上的胜利。

某些公司+农户的生产方式,就是让能量和信息以更高的效率注入物质的农业模式之一。这些公司给当地政府和农民宣讲的时候,总是说自己能给当地带来就业,能让农民挣更多的钱,能给农民提供小猪崽和养殖技术,反正就是我是活雷锋,一个农民和我签约,我帮你全家致富。其实这些都不是核心。

当公司与一个农民签约之后,给公司养猪的可不是这一个农民,而是农民的全家啊!新希望们真正的核心是,一个农民和我签约,全家帮我干活。新希望只需要付出大约一个农民劳动力的价格,就可以获得一个家庭——至少3个劳动力的无形资产,同时还不交保险和公积金。这样的商业模式当然是赚钱的。如果新希望、六和的企业和农民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签约,放心吧,公司一定会赔钱亏损的,更不可能做到中国农业一哥的位置。

由此我们可以看到,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业劳动力,是不计人力和精力成本的。你可曾听说哪个农民种着自己的地,除草除到第8个小时就下班回家明天接着来的案例?全都没有。这样的无形资产的转移效率,必然高过其他组织模式。

大农场采用公司化的运作,将农民招聘成自己的员工,就更不可行。农业必须以家庭为最小生产单位,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农业有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——常态化的危机情况处理。

比如说,你是个东北农场老板,在上海出差。天气预报说,今天晚上可能会有冰雹。那你必须把农田里的防雹网赶快拉起来。这时候,找第三方公司是来不及的——所有人都在找他们。如果让员工去执行会产生什么情况呢?

一个懂得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员工会跟你说,你看,不拉起防雹网的话,公司会损失1000万;那么我去把防雹网拉起来,老板你是不是应该给我10万块?如果你不给,没关系,请你飞回来自己干。你说你怎么办?如果你给了,那下个周还刮大风呢,得赶紧做一些固定工作;下下个星期还下大雨呢,得赶紧打开排水设施……你就等着赔死吧。

再者,农业的某些节点时间段是非常忙碌的。比如收获的时候,比如洒药的时候,比如授粉的时候,这些时段需要高强度的连续加班。员工化的农民一定会坐地起价与老板谈判,而公司则必然会考虑自己的沉没成本,从而向员工做出让步。

如果你说,没事儿,我不怕,我的员工不会这样子,我干农业会成功滴~我只能说,你招来的员工太傻了,你觉得这么傻的团队能把你的农业做成么?

只有一种人能长期的完成这种工作,他们就是农场的所有人——种这块地的家庭。

因此,除非大农场是家庭所有的,否则,就几乎必然会失败。无论是国有、公司所有,失败是最可能的结局。

那么,中国能不能建立家庭所有的大农场呢?

不能。

世界上的农业有3种基本模式,第一种是美国的家庭所有大农场,工业化生产,发生在殖民地国家,地广人稀。第二种是欧洲家庭所有中小型农场,科技化、半工业化生产,辅以旅游啊度假啊等等功能,发生在殖民别人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,城市化程度高,劳动力价格高,科技发展水平高;我们现在国内提出的“家庭农场”概念,本质上就是这个模式。第三种,是家庭所有的小型地块农场,以东亚为代表,中日朝韩全是这种,其特点是当地宗族化的原住民来精耕细作、单产极高,原因很简单——人多地少。

如果我们希望建立美国式的家庭所有大农场,我们不妨先看一看其他国家的家庭所有大农场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。

澳大利亚的大牧场,别提了,人家那里原来压根就不是地广人稀,而是一个人影子都没有。你英国人过去圈个地,大农场就有了。

美国大农场,原来有印第安人。没关系,弄死你,地归我,大农场就有了。

世界上还有没有哪个国家的农业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农场呢?很多人不知道,其实还有一个农业走美国模式的东南亚国家——菲律宾。在殖民时代,菲律宾的原住民被坚船利炮所征服,当地土著被从土地上赶走,变成了殖民者的奴隶,殖民者得以建立了大农场。

如果你不信,你就想想菲律宾这个国家的名字叫什么——Philippines。根据维基百科的说法,The Philippines wasnamed in honor of King Philip II of Spain,换成咱们中国人听得懂的话,就是我们把一个岛国命名为“唐太宗的松树”。当然,鉴于pine同时也是菠萝的意思,而菲律宾又是菠萝的一大产区,真是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啊,你感受一下。

至于同样走美国模式的加拿大、巴西、阿根廷,都和菲律宾、美国没什么太大区别。

顺便多说一句,pine这个菠萝,原产就是在巴西和阿根廷,和菲律宾一样也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,你说菲律宾是怎么变成“菲利普的菠萝”的?

如果我们国家建立美国式的大农场,那就需要把农村土地上的原住民搬到别的地方去。站在农民的角度上来考虑的话,这就是把他们从宅基地赶到城市里面去。如果靠给钱,能不能做到呢?

自从我们还是猴子的时候,如果一群猴子要把另一群猴子从它们原有的领地上赶走,从来都不是依靠提供一大堆水果做到的;从几百万年前到几十年前,要把一个群体从他们的原有领地上赶走,有效的只有一个手段——战争。不说别的,98年洪水来袭,多少长江流域的老头子老太太宁可让自己被洪水淹死,也不愿离开自己住了几十年的破房子。电视上解放军叔叔不断的做说服工作,真实情况哪tm有那么多时间做说服工作——再说做了也经常失败——直接背出来拉倒。这还是救人们的命。

如果企业为了挣钱,而企图把农民从地里转移出来,哪家企业能支付的起这样的代价呢?又有谁能把一大批的农民全都赶到太平洋里去?根本不可能。如果集中不了土地,又何谈建立大农场呢?

所以,在中国难以建立大农场的农业模式;即便国家和公司把大农场建立起来,在商业上,他们也是失败的——农业必须以家庭作为最小生产单位;而中国的家庭,断然没有能力建立大农场。

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。随着中国城市化的程度越来越高,闲置的土地有了被集中成大农场的可能,机械化的生产,也有了实现的希望。

联系我们
地址: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友谊路123号一单元402房
邮箱:jdg138@126.com
网址:www.yongfenghong.net
电话:13976283133
微信公众号:yfhtsdm